三、制動器的檢修
1. 鼓式制動器
( 1 )制動鼓拆下車輪,取出制動器,清除塵屑。注意不要使摩擦片粘上油類物質。首先檢查制動鼓是否嚴重磨損或不圓。可用卡尺測出制動鼓內徑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兩者之差不能超過說明書上的規定值。無量具時可目測制動鼓內表面,看其光亮部分是否均勻。若不圓可以中心孔定位夾緊制動鼓,微量車削內表面。此外,還應仔細查看制動鼓上是否出現裂紋、損傷或已達到使用極限(部分車型在制動鼓上刻有極限標記)。若是,則應更換新件。
( 2 )制動臂與凸輪制動臂與凸輪常采用細齒花鍵連接,并用螺栓鎖緊。也有采用止口鉚接的。制動臂如有松動現象,應檢查螺栓是否鎖緊或花鍵是否亂齒。如花鍵齒多數損壞,應更換新件;局部齒損壞可再旋轉一齒重新鎖緊再用。鉚接松動可重新鉚牢。
( 3 )制動蹄握緊制動手把,若制動臂轉到極限轉角時,制動拉桿或制動拉索的調整機構能正常工作,解除制動力后制動臂能迅速、有力地恢復到原始位置,說明制動蹄還能繼續使用。拆下制動器,檢查制動蹄是否有裂紋或破損,摩擦片粘接處是否牢固,制動蹄端面(與凸輪的摩擦面)是否嚴重磨損。車型不同,摩擦片的使用極限也不一樣,一般其厚度低于 2mm 時,即應更換制動蹄或重新粘接摩擦片。
粘接時,先將制動蹄上的舊摩擦片清除干凈,然后用銼刀對制動蹄與摩擦片的粘接面進行打磨,使其粗糙度達到 6.3 ~ 12.5 ,并用丙酮、酒精或汽油將粘接面清洗干凈,放在空氣中晾置 5 ~ 10min 備用。將 J-04 膠粘劑均勻地涂在粘接表面上,在空氣中晾置 10 ~ 15min 后再涂第二次,再晾置 10 ~ 15min 。然后將摩擦片粘接在制動蹄上,并加壓 300 ~ 500kPa ,放入 170℃ ~ 180℃ 的恒溫箱內烘烤 3h 。從恒溫箱內取出后,用銼刀修銼掉多余材料,并將兩端倒角,然后將其放入制動鼓內,檢查其與制動鼓內表面的貼合情況。若摩擦片與制動鼓的貼合面積低于 75 %,則還應對摩擦片表面的高點進行修銼。
( 4 )回位彈簧檢查回位彈簧有無斷裂或彈力減弱現象。可拉動制動臂,使制動凸輪轉動一定角度,頂開制動蹄,然后放松制動臂。此時,如果制動蹄在回位彈簧的作用下,能迅速、有力地回位,說明回位彈簧無問題;如果回位速度很慢或不能回位,說明回位彈簧彈力減弱。回位彈簧折斷或彈力減弱,應更換新簧。若只是彈簧被拉長,可去掉一截,暫時繼續使用。
( 5 )操縱機構將車輛主支架支起,檢查前、后輪轉動是否靈活。若不靈活,應認真檢查前制動手把和后制動踏板的自由行程是否符合要求,鋼索、拉桿、制動臂等是否有卡滯現象。若鋼索內的鋼絲繩有斷股現象,可用錫焊焊接,再用銼刀、砂紙修磨;若鋼索靠近接頭處磨斷,可將接頭重新焊接或鉚接;若鋼索從中部斷開,則只能更換新件;若鋼索生銹或不靈活,則應在外套內加入適量的潤滑油。
( 6 )制動凸輪及支承軸若由于磨損,制動凸輪倒角處的圓角增大,將會使摩擦片與制動鼓之間的間隙增大,造成制動時出現自鎖或回位困難的現象。修理時,可將凸輪圓角處補焊,然后修銼平整,并適當倒角(不能倒成尖角,以免劃傷制動蹄端面)。支承軸松動應重新鉚接,若損壞應更換新件。對整體壓鑄式車輪,支承軸損壞后,應重新鉆孔配新軸。
2. 盤式制動器
( 1 )排除空氣制動時,手握制動握把或腳踩制動踏板感覺無力,則應打開制動液加注孔觀察。若握放制動手把時有氣泡冒出,即說明液壓系統中有空氣,應及時排除。排氣方法是:打開主油泵油箱蓋,加注制動液(應與原有的制動液牌號相同)到最高點,重新裝好油箱蓋。拆下放氣螺釘帽,用一透明塑料軟管套在接頭上,另一端插入盛有水的瓶子中。
用力握緊制動手把,或腳踩制動踏板,同時松開放氣螺釘約半圈,便有氣泡從塑料管中排出。當手握制動手把或腳踩制動踏板到止點時,擰緊放氣螺釘,再放松制動手把或制動踏板。這樣反復數次,直到無氣泡從塑料管中排出為止。
( 2 )更換制動液一般每年在梅雨季節到來之前更換制動液。更換時可一邊加注新液,一邊放出舊液,這樣可以省去排氣的麻煩,但注液時不能中斷。排盡舊液后擰緊放氣螺釘。加注或更換制動液時還要注意,不同廠家生產的制動液不能混用;不要使周圍的零件沾上制動液,以免零件表面被腐蝕;放氣時排出的制動液不能重復使用。
( 3 )檢查制動塊檢查制動塊的摩擦面是否燒蝕、損傷或是否磨損到極限。可增大制動塊與制動盤之間的間隙進行觀察,其方法是:用力推回活塞,此時制動液會上升,如超過上極限刻線標記,可打開主油泵油箱上蓋,用吸管吸出。不同車型其制動塊的拆換方法也不同。更換后應重新調整制動塊與制動盤間的間隙,一般應調整到 0.15mm 左右。
( 4 )校正制動盤制動盤不平會引起振動,發出異響,影響制動效果。校正方法是:卸下車輪,擰下制動盤緊固螺栓,取出制動盤。車型不同,制動盤的厚度也不同。可用千分尺或卡尺檢查其厚度,若最厚處與最薄處的厚度差超過 0.3mm ,則應更換;若厚度差小于 0.3mm ,則可用磨床微量修磨。同時還應檢查制動盤是否變形、劃傷、安裝不平或沾有泥土等。制動盤變形可放在平板上用銅鎯頭校正,然后用厚薄規檢查其圓周部分與平板間的間隙是否在 0.3mm 以內。
復裝時應裝牢固并調整好與制動塊間的間隙。四、制動器的調整 1. 自由行程的調整前制動手把端部的自由行程為 10 ~ 20mm ,后制動踏板的自由行程為 20 ~ 30mm ,如圖 3-8 所示。鼓式制動器用制動臂與鋼索或拉桿的連接螺母進行調整;盤式制動器用頂主油泵活塞螺桿的方法進行調整。調整后制動器時應注意同時調整后制動燈開關。
2. 制動臂的調整
如果調整自由行程后,制動臂已到極限位置而制動性能又不理想時,可拆下制動臂,按相反方向旋轉 1 ~ 2 齒,再重新裝好試驗,直到調整合適為止。
五、制動器使用注意事項
( 1 )在使用制動器時,盡量提前降低車速,避免緊急制動。緊急制動會嚴重加劇摩擦片、輪轂、輪胎等機件的磨損。
( 2 )為了提高制動效果和延長制動器的使用壽命,應養成前、后制動器同時使用的良好習慣。
( 3 )在高速行駛時,嚴禁單獨使用前制動,否則很容易造成翻車事故。
( 4 )在長距離下坡時,應多采用前、后同時制動或點制動的方法,以減少摩擦片的磨損和防止制動器過熱。
( 5 )制動時,手腳用力應平穩,不要操之過急。通過油跡、泥濘或潮濕路段時,應預先減速行駛,切勿緊急制動,以免車尾橫滑而翻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