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6億人月收入1000元”成為了熱搜。數字背后投射出中國龐大人口中,仍有相當一部分低收入群體需要高度關注。脫貧致富將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重點,汽車企業同樣有責任為此而努力。“要想富 先修路”,如今中國絕大部分地區交通已經十分便利。但道路網絡發達的背后,很多消費者仍未實現交通出行自由。特別是對于低收入群體,消費不起私家車的他們,摩托車成為提升交通出行效率的重要選擇之一。
有一組數據同樣值得關注。2019年,中國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2136萬輛和2144.4萬輛,同比分別下降9.2%和9.6%。而2019年全年摩托車產銷1736.7萬輛和1713.3萬輛,同比增長11.5%和10%。汽車消費持續下滑,摩托車銷量同步高升。特別是在疫情重創后的4月份,摩托車銷量出現環比增長21.54%,同比增長17.89%的。即使是在190個城市實施“禁限摩”的情況下,今年4月份摩托車銷量都有如此強勁的反彈,背后的出行需求之強勁。

中國作為全球唯一一個“禁限摩”的國家,政策與消費需求之間的矛盾顯而易見。“‘以禁代管’一刀切做法,極大地抑制了摩托車行業的技術進步、產業升級及結構優化,對摩托車出口及國內銷售造成巨大影響。”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以全國人大代表的身份參與今年全國兩會時,對于中國的“禁限摩”現象表示。數據顯示,2007年,我國摩托車產銷量3000多萬輛,占全球總量的55%。但由于“禁限摩”等原因,造成市場萎縮,企業轉型升級動能不足,技術進步停滯不前,競爭力不能持續提高。
李書福表示,摩托車產業是出行產業的一部分,摩托車工業的發展為改善城鄉居民生活,擴大機電產品出口及國民經濟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并為汽車工業的發展積累了寶貴經驗和技術創新靈感。對于各地“禁限摩”現象,他建議試點部分城市恢復摩托車上牌及通行,制定摩托車相關交通管理辦法。在制定交通道路管理政策時,制訂摩托車相關交通管理辦法,發揮摩托車的長處,實現城市交通多元化,提高通行效率。采取限量上牌的方法,對合法兩輪車上路予以總量規劃和控制,確保四輪與兩輪、機動車與非機動車的構成比例合理科學,以達成道路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此外,他建議重新制定摩托車駕照考試等級,加強安全意識培訓和營運摩托車的管理。根據摩托車排量級別的不同,有必要可實施摩托車駕照分級制度。對營運性摩托車(快遞、外賣)核發專用牌照,由經營主體統一管理,承擔培訓及管理責任,把運營性摩托車和個人用摩托車分開管理。
李書福還建議,鼓勵摩托車相關企業在新能源暨摩托電動化方向加大研發力度,出臺全國統一的電摩上牌政策。建議嚴格執行《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GB17761-2018)及《電動摩托車和電動輕便摩托車通用技術條件》(GB/T24158-2018),改變電動車行業長期以來存在的“超標車”亂象,為企業創造一個良好的競爭環境,并參照新能源汽車的方式給予上牌補貼,或實施差異化的車輛注冊上牌以及保險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