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溫嶺與摩托車相關的企業,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錢江摩托。然而,有這么一家企業,它的歷史比起錢江摩托更悠久,那就是臺州榮茂電器有限公司。1983年成立的榮茂電器,經過30年的發展,在溫嶺甚至國內的手把開關市場上早已聲名斐然,鈴木公司、雅馬哈公司、錢江摩托等全球知名的摩托車企業都是它固定的合作伙伴。如今,榮茂電器已不愿將公司未來局限在手把開關上,而是將目光投向了發動機燃油電噴系統。“我們花了4年時間,投資了2000多萬元,如今產品已進入小批量試產階段。”該公司負責人金仁貴提起這項技術很是自豪,“國家已有政策出臺,要求到2016年,所有摩托車都將電噴化。這項技術真正投產后,市場前景是顯而易見的。”
節油20%以上,摩托車電噴化勢在必行
這幾年,摩托車手把開關市場的競爭日趨激烈,隨著物價上漲,原材料成本不斷提高,榮茂手把開關的利潤每年都在下降。在金仁貴看來,企業想要繼續發展就必須要做兩手準備,一是革新傳統技術,讓榮茂在手把開關市場更有話語權;二是將新項目提上日程表。發動機燃油電噴系統正是金仁貴看中的新項目,也將成為未來公司發展的又一個支柱。
“電噴摩托車是一種新型摩托車,相對于化油器車而言具有功率高、省油、噪音低、一次點火率高等性能優點。與傳統的化油器摩托車相比,電噴摩托車能節油25%~30%。油耗降低了,也就意味著尾氣污染降低了,可以說,電噴摩托車既經濟實用又綠色環保。”金仁貴說,“隨著這幾年國家不斷提倡節能減排,電噴技術早已成為摩托車行業的一個熱門話題。”
記者發現,早在2003年,國家環保總局會同科技部等三部委聯合發布的《摩托車排放污染防治技術政策》明確規定,2004年新定型的摩托車(不含輕便摩托車)產品污染物的排放,應當達到相當于歐盟第二階段排放控制水平,而“電控燃油噴射技術”成為該政策推薦的技術措施之一。
此外,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現有上百個大中城市禁止或限制摩托車和燃油助力車上牌及上路行駛。據估計,由于“限摩、禁摩”的政策,將導致全國400萬輛~500萬輛摩托車不能銷售,直接減少銷售收入200多億元,致使部分企業的生產能力閑置。大中城市是我國購買力最強的地區,摩托車采用電噴技術以后,其排放污染問題將得到有效解決,極有希望重新返回這個大市場。“摩托車電噴化絕對是一個趨勢,而且勢在必行。”金仁貴告訴記者。
新產品價格比國際大企業便宜兩成多
我國雖然有世界上最大的摩托車市場,但電噴摩托車所占的比例卻非常小。就是在這樣的前提下,4年前,金仁貴開始研發發動機燃油電噴系統。
“公司在北京設有研發中心,專門研發這個項目。”金仁貴說。從前期研發到如今小批量試制,金仁貴已經投入了2000多萬元,“就在前幾天,公司又投入了100萬元,用于技術檢測。預計到產品大批量上市,還需再投入約5000萬元。”不過,這些投入在金仁貴看來很是值得,“投入大,市場也大。我認為,電噴技術會是我國摩托車企業參與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競爭必須掌握的一種核心技術。”
事實上,榮茂并不是第一家看中這項技術的企業,在他之前,國內有不少大企業曾經大手筆投入上億元甚至十幾億元進行研發,但均以失敗告終。如最早著手生產研發摩托車電噴系統的中國企業之一——力帆集團就曾推出了LF125和LF150系列電噴摩托車,但一系列的技術問題導致該項目止步于起跑線上。
“可以說,現在國內的摩托車電噴技術基本上由國外企業,如美國的德爾福、江森汽車電子,意大利的馬瑞利,德國的西門子等壟斷了。錢江摩托就有7款電噴摩托車采用了德爾福的產品。”金仁貴說,“而我們這個產品在技術層面上可以說已接近德爾福,在價格上卻比他們便宜20%多,這就是一個競爭優勢。”
如今,金仁貴的項目還未完全投入市場,已有錢江摩托等3家大型企業或與之展開合作洽談、或進入了產品調試階段,幾家企業對產品的認可度也讓金仁貴很有信心。“隨著國家政策的出臺,到了2016年,國內將徹底迎來電噴摩托車的時代。”
騰籠換鳥,傳統產業進軍高端市場
在建設的新廠區轉了一圈,記者發現廠區內設備也已經陸續安裝。這個新廠區不止是金仁貴今后新項目的起點,還將承擔起榮茂傳統項目(手把開關)重新出發的“任務”。
“其實,我們已經做了30年的手把開關,在規模和銷售渠道上都有一定的優勢。但這幾年,手把開關市場萎縮的速度依然很明顯。”為此,金仁貴開始重新定位自己的傳統產業,“現在,榮茂在手把開關的發展上可以說已經進入了瓶頸期,我們必須想辦法突破,在市場和價格上重新搶奪話語權。”
金仁貴計劃放棄低端市場,專攻高端市場。“以前,我們主要是為幾千元一輛的摩托車做配套,可隨著原材料成本不斷上漲,這種手把開關的利潤越來越低,企業的發展空間也越來越小。所以這幾年,我們將目光轉向了十幾萬元甚至上百萬元一輛的摩托車市場。”金仁貴告訴記者,為了攻克高端市場,榮茂不僅在手把開關材料和工藝上下了不少功夫,還在新廠房建設上投入了大筆資金,“軟實力是企業發展的核心,‘硬功夫’也是企業占領市場的利器。”
榮茂電器的老廠區占地只有10畝左右,走進廠房內,到處都堆滿了材料,因為過于擁擠,整個車間看上去亂糟糟的。正因為這樣的生產環境,榮茂曾丟失過不少訂單。金仁貴說:“一些大企業對產品生產環境和車間管理的要求很高。如果你的硬件條件沒有達到他們的要求,即使產品質量再好,他們也會拒絕和你合作。”在金仁貴的記憶里,幾年前就曾有好幾個巴西的大客戶來到廠里考察,他們肯定了榮茂手把開關的質量,卻對生產環境直搖頭。他們說:“等你們廠房建好了,我們再來談合作吧。”就這樣,金仁貴失去了三四千萬元的訂單。
而最近,來考察的本田公司也說出了同樣的話。“幾年前,溫嶠鎮在青嶼集聚區內推出了不少土地,我當場就購買了38畝。經過這幾年的建設,今年下半年,廠房就能正式投入使用。相信在新項目和傳統產業的雙輪驅動下,榮茂將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期。”金仁貴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