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揭開兩次摔跤之謎,我一直尾隨 B 車之后。經過觀察,發現該車的前后輪不在同一直線上,后輪向左偏移約 4cm 。臨行前,該車的后輪是找人調校過的,大概是在裝車時忽略了前后輪是否在一條直線上的問題。
我們停車調整后輪。我用隨身攜帶的指甲刀測得 B 車后輪右輪輞外緣至后輪叉內側的距離比指甲刀的長度還多 1cm ,進一步證明分析的原因正確。隨后,對鏈條左、右張緊螺桿進行了調整,使輪輞外緣側面至后輪叉內側的寬度等于指甲刀的長度。此后,再目測該車前后輪已在一條直線上了,證明調整無誤。經過調整的 B 車,曾冒雨翻過婁山關“之”字形急轉彎的柏油路面和多處泥濘路段,行程 2000 多公里,再未出現跑偏摔倒。
調整前、后輪在同一直線的簡單原理如右圖所示。 圖中, L 右 =1/2 ( L 總 -B )式中: L 總 —— 后輪叉內側總寬度;B—— 后輪輪輞外緣兩側間的厚度;L 右、 L 左 —— 分別為后輪輪輞外緣右、左側面至后輪叉右、左內側間的距離。由于所帶指甲刀的長度正好等于 L 右,所以我利用它作為專用量規。調整時,只要滿足了 L 右 =L 左,后輪即在后輪叉的中心處,亦即保證了前后輪在同一直線上。要強調的是,此項調整必須在輪輞的軸向跳動和徑向跳動都符合要求之后才能進行。從圖中可以看出,后輪叉的左邊因受鏈罩的干擾, L 左無法測量,在實際中只要測量 L 右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