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烏摩托車市場需求情況
據有關人士估計,烏目前摩托車的年需求量約在4萬臺左右。但烏沒有一家摩托車生產或組裝企業,所需摩托全部依靠進口解決。進口的摩托車中以日產二手車為主,約占進口總量的80%左右;新車則主要來自中國、印度、阿聯酋和歐盟等一些國家。
下表是烏近三年進口摩托車的型號和數量方面的簡要情況(單位:數量臺、金額萬美元)。
年份型號 1999 2000 2001
數量 金額 數量 金額 數量 金額
50cc 1581 50.33 1114 31.48 1339 18.64
50-250cc 16800 581.07 12616 518.46 8084 336.08
250-500cc 81 2.22 55 0.4 13 0.89
500-800cc 279 2.96 14 3.16 6 0.69
其它 344 64.51 294 2.75 41 1.16
合計 19085 701.09 14093 556.25 9483 357.46
注:表中進口量大大低于市場需求量,且進口數量呈逐年減少的趨勢,主要是進口商為逃稅而瞞報、少報造成的,并與部分大商人前些年大量進口、庫存較多有一定關系。
目前,烏干達經營摩托車進出口業務的公司約有40家左右,幾乎全部集中在首都坎帕拉。市場上銷售的主要品牌多為日本貨,如YAMAHA、HONDA和SUZUKI等,型號則以CY80和V80為主。烏百姓購買摩托車主要用作交通工具或謀生工具。
二、中國摩托車在烏銷售情況
烏摩托車市場長期以來一直為日本二手車所占領。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中國輕騎集團才開始嘗試進入這一市場,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一直未能打開局面,最終被迫退出。1999年,中國重慶建設集團公司通過其東非地區總代理TOP公司(華人注冊)開始在烏試銷其CY80和V80系列的產品。由于價格便宜(80CC系列產品,日本新車的當地銷售價約為1400美元、二手車1100美元左右,而中國新車的價格才只有1000美元),且質量、性能與YAMAHA同類產品接近,很快得到認可,銷路良好。但由于TOP公司資金實力有限,每年只能進口幾百臺,所占市場份額有限,在當地也沒有什么影響力。
三、在烏組裝摩托車的前景
近年來,烏政局穩定,經濟以年均6%以上的速度增長,部分人的購買力有了較大的提高;烏地勢以山地、丘陵為主,在很多地區摩托車比自行車更適合作為個人交通工具。首都坎帕拉(130多萬人口)交通擁堵問題日益嚴重,摩托車靈活、快捷的優點越來越為人們所重視。上述因素說明烏摩托車市場潛力較大。
據了解,目前整個東非地區(包括肯尼亞、坦桑尼亞和烏干達三國)尚無一家摩托車生產和組裝企業,印度英雄國際公司和前文提到的TOP公司正醞釀在烏建立小型組裝廠,但尚未投產。
鑒此,我們建議國內有關公司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利用國內富裕的生產線和國產散件,在烏建立一個年產2萬臺摩托車的組裝廠。這樣,一方面可以降低運輸成本(散件節省空間),另一方面又可以少納關稅(摩托車整車關稅15%、散件為8%),從而進一步擴大產品在價格方面的優勢,不斷提高競爭力。產品除在當地銷售外,還可銷往剛金、盧旺達、布隆迪、肯尼亞西部、坦桑北部等國家和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