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行業會議上,某大佬曾調侃道,我們的數據有水分,某企業年產銷100萬臺,怎么還虧了1.3億。我們的數據不準,其他的統計也不準,行業根本沒有準確的數據。
為何企業的產銷數據總是猶抱琵琶半遮面?一切還是要從屁股談起。
從成分上分,中國的摩托車企業有合資、有國營、更有私營的。這些企業的負責人屁股坐的椅子不同,自然也決定了他們操作思路。
對國企而言,賬是做給領導看的,交稅又不掏自己腰包,為了保住企業的行業地位,負責人自然有動力把產銷數據做上去。聽聞,行業產銷報告中,某企業年年都有近100萬臺,但實際銷量早就跌破30萬。某個企業發布的年產銷在80萬臺左右,但在上市發布的年報中,產銷卻只有20萬臺。100萬和30萬,差距也忒大了,要白交多少稅?國企花的可是全國勞動人民的錢。
對私企而言,賬是做給外人看的,稅是自己掏腰包交的。產銷數據肯定要往小里做,最好是無聲無息就把錢給賺了。加上近幾年倒賣合格證的盛行,江浙板塊很多小企業干脆就不組織生產了,留幾個業務員,專賣合格證。這樣的企業,自然在產銷統計上不會有所體現。
聽聞,喜歡把數據做大的企業,大多數集中在西南某板塊,愛好把數據做小的,則盤根于廣東、江浙板塊。這么一搗混,行業的產銷數據就虛虛實實,真真假假,誰也都看不出來了。
反正數據就擺在那里,信不信由你。